铜管材是铜产品制造业中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是中国铜加工业大发展的时代,期间国内铜材产量增长了5.5倍,年平均增速达46.20%,其中铜管材的产量从2000年的15.10万吨增至2009年的156.5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67%27,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管生产和消费国,国内主要铜管生产商的生产技术已经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几年我国铜管消费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铜管材行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①我国已成为铜管材生产和消费大国
铜管材作为重要的铜加工产品,随着国内家用电器、汽车、电力、仪器仪表、机械设备、海洋工程等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铜管产量大幅增加,同时铜管材占我国铜加工材的比例不断提高,从2000年9.46%增至2009年的17.62%。另外,我国铜管的出口保持增长趋势,由2001年1.80万吨增至2010年的16.57万吨,而进口量则稳步下降,由2001年4.70万吨减至2010年的3.03万吨28,目前,我国已成为铜管材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②铜管材产品生产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空调器和冷冻机迅速发展,增加了对高性能铜管的需求,促进我国铜管材加工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目前,我国主要铜管产品的技术水平已基本与国际同步,高效节能的水平连铸-行星轧制生产工艺已广泛应用于纯铜类管材的生产,特别是空调制冷用管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已比较成熟和完善,空调内螺纹管质量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③区域效应明显
我国铜加工材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海亮股份、精艺股份和金龙集团在内的一批大规模铜管生产企业及包括本公司在内的一批走专业化、精细化之路的特色企业。地区的企业集聚效应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铜管材行业大范围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均大力发展铜管材生产,突出表现在纷纷新建或扩建铜管厂,增加管材产量。6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铜管业开始侧重于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主。进入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铜管行业则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精度,改善产品性能,开发新品种,发展深加工,铜管产品正向高精度、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我国铜管行业经过“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其产量、消费量均具备一定规模,生产技术和设备也日益成熟和完善,未来几年其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
①高精度、节能、环保产品将成为主流产品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随着下游行业对产品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由于铜资源的有限性,铜管生产企业须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更加环保、节能的铜管产品。未来10年内,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铜管的品种、生产技术和装备等方面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其中空调制冷散热管将逐步实现全部内螺纹化,并向直径小、齿型复杂、高散热性、高清洁度的方向发展;同时高效节能铜及铜合金无缝高翅片管凭借其具有的传导性高、热交换效率高、刚度强、抗腐蚀、抗震性好等特点将逐步成为一种理想的热交换器用节能新产品,生产与应用也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②行业竞争将由单纯的规模竞争走向品牌竞争和技术竞争,随着技术的进步,下游行业对铜管材的要求将不再局限于产品的普通使用价值,将更加重视产品性能的优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尤其在特定产品生产工艺上具有技术优势的厂商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领先厂商正在利用技术、资金、规模和研发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并提升市场占有率。
③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高位波动促使铜管行业生产厂商不断完善自身产业链或者推出新产品,实现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电解铜为铜管的主要原材料,由于单价较高,铜管行业生产经营对资金需求较大,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铜价剧烈波动对铜管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挑战,国内铜管企业在做专做精的基础上,纷纷延伸自身应用领域,以降低成本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这种应对措施一般有三个方向,一是通过向上游推进,占领原材料市场;二是向下游深加工扩张,如将光盘管进一步加工制成内螺纹铜管和高翅片管等;三是向热交换铜及铜合金等新兴领域进军,如研制生产白铜管和铜合金翅片管等。 |